工业污水经多道工艺净化后变为可回用“清泉”,浓盐水结晶析出工业级盐产品——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内,国内首个光伏废水零排放项目正式投运。这一由中铁上海工程局市政环保公司参建的标杆工程,以“绿色生态、资源循环”为核心,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的三项纪录,为高耗水产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范式。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自2024年10月投产以来,每日可处理10万吨工业废水,覆盖园区内光伏制造、储能等企业的全链条排污需求。项目技术负责人、中铁上海局蒙苏项目经理程占伟介绍,针对光伏废水“高硅高硬、高TDS浓度、极低碳氮比”等特性,水厂创新采用“多级预处理+生物化学+膜分离+蒸发结晶”组合工艺:
前端除杂:通过除硅除硬高效沉淀、多模式AO生化池、除氟沉淀等环节,去除废水中90%以上的悬浮物、重金属及有机物;
深度净化:利用臭氧高级氧化、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破解难降解污染物,再经超滤+反渗透膜系统过滤,产出水质达到工业回用标准;
末端资源化:浓盐水通过蒸发结晶装置,每日稳定产出氯化钠165吨、硫酸钠7吨,实现盐类100%回收利用。
“整个流程形成‘水-盐-能’闭环,厂区水资源自平衡率达100%。”程占伟表示,该工艺为全国首例光伏废水零排放技术集成,较传统处理方式减少碳排放超30%。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污水绿色低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论坛”上,这一总投资22.2亿元、占地487亩(约合45个标准足球场)的“超级工程”引发行业关注。据论坛发布的评估报告,项目在建设规模、回用标准、分盐效率上均创国内纪录:
规模最大:单体日处理能力10万吨,年减排废水3650万吨,相当于满足20万户家庭年用水量;
标准最严:出水水质全面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最新国标,回用率达95%,远超行业平均60%水平;
分盐量最高:年资源化回收盐产品2.5万吨,其中氯化钠纯度达99.5%,可直接用于光伏玻璃生产,硫酸钠满足化工原料标准。
“项目通过分质结晶技术,将原本需委托第三方处理的浓盐水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年经济效益超千万元。”程占伟补充道。
鄂尔多斯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蒙苏零碳产业园集聚了隆基绿能、远景科技等数十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年工业用水需求超2000万吨。该项目的投运,使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65%提升至95%,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800万吨,同时降低排污成本4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李明(化名)在论坛上指出:“光伏产业是‘用水大户’与‘排污大户’的双重典型,蒙苏项目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了‘节水-减排-增收’三重效益,为西北缺水地区高耗水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据统计,我国光伏行业年产生废水超5亿吨,传统处理方式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蒙苏项目通过“资源工厂”模式,将污水处理厂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回收盐产品直供园区企业,年替代原盐采购量10万吨;再生水用于冷却、清洗等环节,年节约水费超3000万元。
“这一实践印证了‘污染者付费’向‘资源化受益’的转变逻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华(化名)评价称,“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傲世皇朝平台注册项目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还可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收益,进一步凸显绿色技术的经济性。”
本站标注来源为“索比光伏网”、“碳索光伏、索比咨询”的内容,均属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请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未经允许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谢谢支持与配合!
当前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多重挑战交织。为此,各企业纷纷呼吁加快破局行业内卷。在行业大失血的状态下,各企业纷纷呼吁通过产能优化、技术突破、场景拓展与生态共建,推动光伏业走出“规模扩张却价值缩水”的怪圈,实现从“内卷内耗”到“共生共荣”的转型。
近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揭晓:上榜企业总营收14.2万亿美元,占GDP总量75%,国家电网蝉联榜首。新能源与互联网行业表现亮眼,从光伏行业来看,共有近20家企业上榜。透过本次榜单,我们看到光伏行业呈现龙头引领,增长有别的营收格局。其中,通威集团以33547.6百万美元营收位居光伏企业前列。大部分光伏企业面临营收压力,行业竞争加剧下,市场份额争夺进入“深水区”。
6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7月21日,勐达光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中国能建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1.925元/W投标报价位列第一中标候选人。其中,光伏组件、箱变、逆变器由招标人进行采购,并分别由招标人、供应商与EPC总承包单位签订三方供货合同,合同金额包含在EPC总包合同中。项目计划建设工期5个月,2025年9月30日前具备全容量并网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器件储存六个月后,仍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11.9%的室内PCE,证明了不含DMSO的加工路线对锡钙钛矿内在稳定性的有效性。这些发现为开发用于可持续能源应用和物联网设备的高性能、无铅钙钛矿材料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挥关键作用。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5年3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新增451.9GW,同比增长32.2%,总装机达到1865GW。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1.8亿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亿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力量。中国以278GW的新增装机贡献全球61.5%的增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以中国西北地区光伏电站为例,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仅为33-50gCOeq/kWh,不足煤电的1/20。
7月1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7月3日,全省光伏最大出力376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有效支撑浙江应对入夏以来第一波高温天气,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上半年,浙江光伏发电量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2%,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记者16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7月3日,全省光伏最大出力376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有效支撑浙江应对入夏以来的高温天气,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今年上半年,浙江光伏发电量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2%,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零碳园区”大势所趋!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前不久,高层再度发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年发电近800万度,从产品供应商到零碳生态构建者!据了解,创维光伏零碳园区总装机容量达6.54MW,年发电量近8000MWh,相当于减排7332吨二氧化碳。
版权所有 © 2005-2025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京公网安备671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C座16层 邮编:102600